“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作为反腐武器的审计人员,我们须自觉担负起历史重任,发挥好审计的‘利剑’作用。”在新的时代呼唤下,审计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主动迎战、积极作为。审计人要敢为人先,积极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要敢于较真碰硬,用实际行动“打通审计‘最后一公里’”,向审计成果要战斗力,为景德镇双创双修添助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审计监督能否发挥作用的直接体现,审计整改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审计监督效能能否真正实现,是评价审计工作执法效果的重要标准。然而审计整改落实难已成为新时期审计工作的一大瓶颈,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往往是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整改没能及时跟上,严重影响了审计监督效能的真正实现。实践证明没有整改的审计,效果等于零,要提高审计效能必须解决审计整改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审计整改难,究其原因,我认为就审计机关而言主要因为以下原因:一是缺乏刚性约束,处理手段少,震慑效果一般。二是审计人员观念陈旧,对审计整改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方面一些审计人员存在“一审了之、一罚了之”的观念,另一方面在提出审计整改建议时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缺乏审计整改责任考核,没有监督是否完成整改的制度手段。
而就被审计单位来说存在以下原因:
一、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对规章制度的漠视,这使得被审计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敷衍塞责、蒙混过关、避重就轻、流于形式等问题
二是财务人员换动频繁,常常刚熟悉业务就被轮岗换走,导致内部工作衔接出现问题。因而不少单位某些问题屡查屡犯,审计效果不佳。
三是体制、机制问题客观存在,导致审计查出问题无法整改,不了了之。
要真正解决审计整改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认为要建立十二项制度,坚持做到“责任不落实的坚决不放过、问题不解决的坚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不放过”。
一是建立审计整改清单制度。清单要按照年度载明被审计单位,审计时间、查出的问题、应予整改的事项、确定整改的时间及其整改的结果,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建立审计整改报告制度。要求被审单位,自收到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生效之日起30日内,向审计机关报送整改结果情况。对要求增延审计整改时长的开会讨论。
三是建立审计整改责任制度。审计整改应实行谁审计谁负责整改的责任制,并把落实整改责任纳入审计质量检查和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是建立审计整改销号制度。审计机关对所审计单位应整改的问题实行跟综督查,及时督办,整改到位的及时销号。
五是明确责任追究对象制度。把审计问题未履行整改落实责任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因主观原因未按要求及时整改落实的直接责任人员及被审计单位均列入责任追究对象。这样可以更好的给问题定性。
六是明确审计完结时间制度。前移整改工作时间,将以往的每年三月才能完成的上一年度整改情况汇报,固定在年前完成。审计整改时间的明确对于销旧账,发现新问题裨益良多。
七是建立整改联动制度。定期开展审计整改情况跟踪督促检查,审计配合相关部门联合督查,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加大督查力度。
八是建立高位推动制度。由政府领导牵头,加强审计整改影响力,自上而下的推动整改落实。整改不力的,政府通报批评。
九是建立整改问责制度。建立问责机制,对不按规定期限和要求进行审计整改的单位进行责任追究;对拒绝、拖延整改并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被审计单位要从严问责,并进行通报批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十是整改纳入考核制度。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被整改单位年度目标考核,与广大干部职工切身福利挂钩做到广泛性。
十一是设立审计整改平台公示制度,对审计整改结果设立红黑榜,并将结果平台公开。
十二是完善信息化建设制度。搭建“审计信息共享平台”,平台集成了审计信息查询、问题综合分析、风险状况评价、整改建议咨询等功能,审计工作人员随时掌握审计情况,动态跟踪风险变化和问题整改情况,数据交换、结果共享,避免了“孤岛”状态,还能比对相同案例,讨论审计整改方向方法。也推动了风险评估系统的进一步运用,为推动审计整改落实提供了依托。
只有依靠这十二项制度,让各单位普遍意识到审计整改不是走形式、走过场,是真真正正的实招、才能见实效。
财金科
方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