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审计署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坚持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讲好中国审计故事,构建有重点、多角度、全方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审计信息公开力度不断加大,审计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广泛性不断增强,审计监督效能和审计信息公开实效得到明显提升。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不断加大审计信息主动公开力度。2015年,审计署加大力度、创新方式,信息公开数量进一步增加,信息公开效果进一步增强,舆论反响积极正面。全年组织或参加新闻发布会(含吹风会)25次,通过门户网发布审计结果公告34期、重要审计信息1万余条;通过审计署政务微信发布信息1200多条;接受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采访70多次(其中:署领导20多次),开展网络发布活动20余次,组织专家解读或刊发文章100多次,录制广播电视节目100多条;通过各类媒体刊解读稿件5000多篇(次),经网站转载5万多篇(次)。
二是强化重大事项、重点工作、重大改革举措的公开。2015年,根据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以及审计署工作重点,我们围绕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以及相关配套文件和《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审计长作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报告、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审计署绩效报告和预决算公开等重点工作开展了30多次专题性的公开,充分阐释国家审计的思路、做法和成效,积极推动审计工作公开透明。
如坚持对署党组每季度的中心组学习和每月的专题学习等全署性重大学习活动、工作部署等跟进报道,组织开展“重温入党志愿书”活动访谈宣传报道、拍摄《真作为 硬作风——努力锻造不辱使命的审计铁军》审计署党建宣传片、开展“审计优良传统作风与精神访谈”活动等,深度报道审计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以及审计工作的优良传统作风与精神,并公开近年来对违反“八不准”审计纪律和其他内部管理规定的人员的处理情况以起警示教育作用;
开展建署以来最大规模的制度清理工作,累计清理474件文件(其中废止155件、合并修改319件),形成7大类40件完整统一的审计署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并在署门户网对外公开,提升制度规范的透明度;积极推进人事信息尤其是选人用人信息的公开透明,审计署公务员录用、事业单位招聘的情况均在署管媒体公开;积极报道以全国先进工作者徐景浙、审计署一等功获得者李逢琪等为代表一大批审计系统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多角度展现当代审计人员的职业精神和风采;广泛介绍中国审计署作为世界审计组织主席出席世界审计组织会议、承办国际审计活动、开展国际审计培训的情况,讲好“中国审计故事”,扩大中国审计的国际影响。
三是进一步提升审计结果公告水平。2015年,审计署不断探索改进公告方式、深化公告内容、提升公告效果,帮助公众更好地读懂、读深、读透审计结果,有效推动问题整改、制度完善。在全面公开《国务院关于201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国务院关于201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的基础上,全年累计发布审计结果公告34期,涉及土地出让收支、彩票资金、稳增长等政策落实情况、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审计移送案件线索办结情况等多个领域。对于社会关注度高的审计结果,如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彩票资金审计结果等,除了发布公告和解读稿外,还配有附表,详细列出审计查处的违法违规问题,便于公众看得明白、正确理解。
每月发布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结果公告,组织开展一系列典型问题和整改情况的详细跟踪报道,通过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的有效结合,形成了强大的监督合力,有力推动了中央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根和审计查出问题的问责整改。
四是积极探索构建具有审计工作特点的全方位政策解读机制。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2015年,审计署初步构建了以审计结果公告为核心、涵盖重大审计政策发布、具有审计工作特点的全方位政策解读机制,便于公众全面、深入、详细地理解审计公开信息,更深刻地认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针对不同媒体的优势和受众,运用报道评论、专题访谈、故事图解、微博微信、H5动漫等方式,打造差异化解读产品,满足多样化信息需求;形成以中央媒体、新媒体、署管媒体为格局,多层次、广覆盖、多角度、有重点的解读机制;不断完善舆论热点回应机制,30多次主动设置议题,运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专家评论、媒体解读等方式,及时精准回应社会关切。尤其是重点与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开展平台合作,推出“解码审计”“国家审计护航深改”“中国审计案例故事”“跟踪审计H5动画”“直击审计一线”等拳头产品,专题深入解读审计一线工作,在公众中引起较大的关注和反响。
五是认真做好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等工作。2015年,审计署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研究做好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全年共承办建议提案41件,其中建议20件,提案21件,全部按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内容主要涉及: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强化对涉农资金等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等方面。在办理过程中,我们周密部署安排,认真调查研究,积极组织落实,并加强与相关代表委员、有关办事机构等的沟通联系,确保各项答复更加全面、准确,推动有关问题的解决和相关政策的完善。
此外,进一步强化特约审计员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和建议作用。2015年,我们累计组织14人次特约审计员赴北京、福建、甘肃、重庆等8个地方,围绕政策跟踪审计、保障房审计以及审计职业化建设、加强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管、审计公务用车改革等专题开展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邀请他们列席审计署党组会议、审计长会议的部分议题研究,对署发文件在制定过程中书面征求他们的意见。对特约审计员的意见和建议,署党组高度重视,相关单位认真研究办理,以进一步指导和改进审计工作。
六是依法稳妥办理依申请信息公开事项。2015年,审计署共受理依申请信息公开事项68件,其中55件涉及审计结果公告,其余主要涉及审计文书、内部管理、“三公”经费等。对依申请公开事项,我们严格按照信息公开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均依法依规进行办理,积极稳妥做出答复。全年发生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方面的行政复议3件,依法依规办理的最终结果是维持已经做出的答复。全年发生1件行政诉讼事项,为往年事项,最终法院依法判定维持我署决定。在办理依申请公开工作中,未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
七是进一步加强审计信息公开平台建设。2015年,审计署努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更好地发挥新媒体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样、服务便捷的优势。加强了审计署政务微信的建设运营,全年发布信息1200余条,受众数量超过3万人,赢得广泛关注和好评;从形式、内容、外观、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对审计署门户网的改版升级工作,提升门户网信息发布的及时性、权威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筹建审计署“新媒体工作站”,统筹负责审计署门户网、政务微信建设运营以及署相关网站的管理工作;上线中国审计报数字报APP、中国审计数字出版网,成为审计署管报刊除纸质媒体外发布审计信息的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修订版)》英文版在美国书展面向全球首发,我国审计理论专著首次以版权贸易方式成功走向世界。
八是进一步加强审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2015年,对建署以来涉及信息公开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整合,形成《审计署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定》,进一步完善规范了信息公开流程、职责,明确了公开的内容、范围和程序;逐步建立起经常性教育培训机制,集中开展了一次培训工作,提升相关人员信息公开工作水平;印发《审计署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文件汇编》一书分发给全国各级审计机关,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审计机关相关工作的指导;探索建立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事项日常沟通机制,加强与相关主管部门、内部机构和地方审计机关的沟通,确保对同一事项的答复准确一致。
二、存在不足和2016年工作打算
从实际效果看,2015年审计署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与社会各界对审计信息公开深度、广度的期待相比,与审计工作快速发展对信息公开的要求相比,审计署信息公开工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如审计公告等重大信息的政策解读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办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主动公开信息的可读性、通俗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审计信息发布新媒体的管理运营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2016年,审计署将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及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坚持“服务改革发展、满足群众诉求”两个导向相统一,进一步加大审计信息公开力度,提升审计信息公开水平。
1、进一步强化解读,有效引导
围绕中央对审计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立足审计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加大政策宣传、成果宣传,做好内容解读和舆论引导,为审计工作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进一步统筹谋划,密切配合
加强对审计信息公开工作的统筹领导,突出科学性、计划性和时效性,充分调动各单位积极性,努力构建“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各负其责、运转高效、合力共推”的信息公开“一盘棋”工作格局。
3、进一步探索研究,丰富形式
进一步探索更接地气、更加鲜活、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审计信息公开效果,以报告文学、影视剧、话剧、诗歌散文、动漫等丰富的艺术载体,讲好中国审计故事,传播中国审计声音。
4、进一步深入调研,加强指导
强化对信息公开工作的学习培训、调查研究和工作指导,促进提升全国审计机关的信息公开工作能力和水平;组织专家、特约审计员和媒体记者深入一线,以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式感知公众诉求,回应社会关切。